铁丝网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铁丝网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张强医生是谁

发布时间:2020-01-14 19:03:08 阅读: 来源:铁丝网厂家

进入张强在沃德医疗中心的办公室,立刻就会被他那张变身拳击手的漫画所吸引。医生职业之外,他不像个医生。热爱拳击,是一名资深业余拳击选手;喜欢画画,曾被旧金山苹果商店邀请做演讲,还自己设计了定制手术帽。

加入沃德,离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,张强完成了医生职业生涯最重要也是最大胆的一次职业转变,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成为自由执业的医生。沃德为他的四人团队提供手术室、护士以及麻醉师,接诊和手术由他们完成。与在公立医院每月完成硬性工作指标不同,在这里,他自由安排时间并将每天手术量控制在3台以内,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。

46岁的他,其实是选择回归到医生最原始的职能轨道上。但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做出这样的选择,在传统医疗体系中,医生的个人品牌被弱化,他们的名字不会比一个主任、主治医生、专家、教授等头衔更有用。而张强一直在准备,利用互联网,他一步步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诊疗世界。

张强说,医生被互联网改变,他要从见到第一台电脑时的场景说起。

1992年研究生毕业时,论文都是用打字机打出来再印刷,后来一个同学实验室有了一台电脑,他告诉张强电脑可以打字,然后直接打印出来。到同学的实验室时,地上铺着地毯,还装了空调,电脑不用时都用红布盖起来。对比教授、校长的办公室,就会发现全院待遇最好的就是这台电脑。

毕业后的张强,第一个梦想是拥有这样的一台PC机。可当他进入邵逸夫医院工作后,突然发现那些美国医生讲课时都带着笔记本电脑。一个美国医生回国时,让张强给他写E-mail,说几秒钟他就能收到,这促使张强决定去申请开通互联网。“那时候我们说不出互联网三个字,后来想了半天叫信息高速公路,才去到电信局开通。”从那以后,张强开始保持与海外医生的联系,还学会上网浏览国外的医学网站,突然间,他觉得整个世界的门都打开了。以前,只有主任、教授可以在图书馆里找资料,也有被邀请出国开医学会议的机会,一个普通医生所有的信息来源都靠他们传达。

“我没事就泡在网上,查询美国最新的所有医学资料、文献,学习一些新技术。这个习惯给我带来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,我在做主治医生的时候,就尝试创新技术——用内镜做血管手术,那算是亚洲最早这样做的医生。”不到35岁的张强,开始获得国际会议的邀请,去一些大会发言讲座。

张强开始琢磨跳槽去创立一个更大的专科。“一开始规划的很好,但当我去到一个市级医院杭州三院时,突然就没有病人了。以前每天接诊病人多得不得了,结果换个医院没病人了。”一个多月,张强接诊的病人数只是以往一天的水平,这是张强第一次深刻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。

一方面,换医院的信息没有渠道传达,老单位不会告诉病人,另一方面,想去新单位创立新科室,也需要一个渠道做宣传。考虑再三,张强想到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发布平台。于是,他又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做医学网站的医生,这个网站叫做中国静脉网。

“这个网站做好以后,对我们的帮助很大,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发布做了些什么,第二病人可以看我们门诊时间,都在上面,相当于一个官网,发布平台,那个时候做得很早,很多科室都没有。”张强说。

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,甚至被抨击“做网站是想自己赚钱”。但除了技术、服务以外,互联网平台是这个新建血管外科中心发展最大的助推器。

到了2007年,张强不满足于在杭州做医生,再次出发,他选择加入上海东方医院做血管外科主任,重新组建一个实验室。这时候,写博客是件时髦事。“我想了想,来上海创业从头开始,高手如林,病人为什么要选择我?于是,我决定写博客。”张强一直用Smile做英文名,博客索性就叫DR. Smile,文章产量相当高,阅读量也很快积累到几百万,粉丝不少也经常互动。除了一些医学常识、工作体会,张强也写一些自己的生活感悟,这让患者对他的认识更加丰富。

这时候的好大夫网站才刚刚起步,张强经常收到他们的邀请,能在网站上开个人主页,给患者解答一些疾病问题。“病人找医生很难,去到医院看看照片、头衔,选一个最资深的挂号。有时想挂专家门诊,还得提前去看看出诊时间表。好大夫减少了就医的信息不对称性。”张强说。

再后来,张强开始写微博了。140个字,刚好合适琐碎时间写,张强接触大量病人,观察得多自然也有很多故事可讲,不过多半还都是记流水账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机场买了一本李开复的《微博改变一切》,才知道微博有那么多功能,对医生来说,这又是一个与病人交流的渠道,而且在互动方面比博客更加及时有效。张强有时会把自己做的手术图片、视频还有手术时听的音乐都发上去,对科普、健康教育都有一定帮助。

写微博的时候,张强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私信咨询,但微博并不适合疾病咨询,他只好让病人登陆他在好大夫的页面。当时,张强也试想过做一个APP,专门做医患沟通与咨询,甚至有公司要免费为他做一个,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微信出现了。“微信的功能足以满足病患咨询,完全可以替代APP,于是我就开了一个公众账号‘血管’。”张强说,这是一个尝试,用久了也有不少问题。比如,后台只能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管理,关键词设置也有难度,包括视频发送有长度限制等。

很快,张强的几支血管手术团队就要组建完成了,他希望每个团队都能在一个公众账号上做咨询。这样一来,现有的微信账号服务就有很大局限。不过,他正在筹备在微信上打造一个平台,用来授权几个人在不同地方,随时随地回答病人问题。

其实,一开始用微信,张强也很不适应:“我发现很多账号开始发一些类似博客时代的那种长文章,上面一个图下面一段文字,我不习惯,但后来发现固定发送长文章结合随时咨询,内容更加广泛,而且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二次传播。”

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做医患互动,张强做了很多努力。他前后研究过十几个移动健康、医疗的产品,也经常在做完手术后去参加移动医疗的聚会,和做IT的人聊聊自己的想法,有很多互联网健康的创业者邀请他一起探讨方向。他说,一个医生除了要有技术做好每一台手术,还需要有服务创新的意识,这些年跨界交流给他很大帮助。

医院是一个舞台,供医生演出,它有灯光效果、票房的保障,只需要不同类型的演员按时段来表演。张强始终认为,社会资本办医院的环境会越来越开放,将来不会缺医院,缺的是医生,而且是专业的医生团队,他们能够在任何地方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不仅强调技术也注重服务品质。“我不想打造公立医院那种流水线作业式的团队,而是国际化的高服务水平的、再结合线上专业的医患互动与咨询平台。”张强说。

利用线上线下模式,张强医生把患者当做VIP来服务和管理,线上进行手术前的咨询、手术后的康复以及潜在患者的保健,预约线下进行手术。未来,这个模式会推动他和他的团队走得更远。(完)

怎么网上挂号

网上挂号官网

网上挂号怎么取消